江華瑤族水口鎮如意村文化服務中心及特色工坊 / 地方工作室
2022.03.08 | 2021年, 中國, 鄉建, 地方工作室, 曬臺, 檐廊, 民居, 永州, 湖南, 特色工坊, 紅磚

由魏春雨帶領地方工作室設計的水口鎮如意村文化服務中心及特色工坊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該鎮是在原有自然村落樹狀分布的基礎上,由位于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水淹區的老鎮整體搬遷擴建而成的移民新鎮。


江華瑤族水口鎮如意村文化服務中心及特色工坊占地面積約為1835㎡,建筑面積約為2093㎡,是一處集村務辦公、村民活動、圖書閱覽、文藝觀演、當地文旅宣傳及特色產品展示銷售等于一體的小型鄉鎮文化綜合體,項目基地西高東低有約兩米高差,順著高差將場地劃分為三個臺地,自西向東依次為:文化服務中心、中庭戲臺、特色工坊。


江華瑤族自治縣是我國南嶺腹地瑤族人口最集中的一個縣城,被譽為“神州瑤都”。水口鎮如意村瑤民原多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稱“高山瑤”,他們信奉盤王為自己的祖先,在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全縣各地或大或小均會舉行隆重肅穆的祭祀活動,人稱“盤王節”,亦被稱為當地的“第二個春節”?,幖胰藷o論是在盤王節亦或是其他喜慶日子,均樂意穿戴傳統服裝,高奏長鼓笙樂,通過瑤族長鼓舞表達其興致與熱情。


該建筑承載著村民的文娛辦公活動,同時也承載著當地的祭祀等習俗活動,因此從另一方面講該建筑似乎也充當著一定的祠堂功能,這促使我們在設計中有意建構出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意義的空間場所。

天井與“堂屋”
中庭戲臺的空間原型來自當地新老民居中的堂屋和天井。該空間即是滿足村民節慶活動的一個儀式場所,同時也是村民日常休閑的匯聚點。設計中將檐廊、中庭、天井以及戲臺一同建構起“排門-院落-天井-堂屋”的空間序列關系。設計中期望將中庭戲臺建構成為一個儀式與日常并存或具有某種“天地意識”的空間。



檐廊與樓梯
檐廊和樓梯是建筑中比較突出的空間構成要素,形成建筑由外而內的立體循環路徑。檐廊空間在適應當地夏季炎熱多雨氣候的同時,也加強了建筑的開放性和公眾參與性,是建筑的前導空間。同時,設計中樓梯不僅僅承載著豎向交通功能,也是作為一個空間要素與圖式語言植入建筑空間。




曬臺
建筑中的平屋頂一方面可以作為當地村民的公共曬臺,同時又是村民的公共活動空間,也是建筑中的觀景平臺。屋頂作為建筑的頂部空間,具有向山景和天空打開的天然屬性,相對于其他空間更具純粹性和開闊感。


項目建成后得到了當地政府領導及村民的普遍認同,也許是因為設計中采取的策略相對簡單和純粹,順勢而為選擇讓建筑跟當地村民自建房保持一致,選用當地紅磚、水泥磚和混凝土等普遍存在的低價材料,通過提取當地新老民居中的某些原真因子進行轉譯,嘗試一種有差異性的空間建構方式,試圖讓當地村民在身處“異樣”或“陌生”的場所中能夠感知到某種“熟悉”的氣息。

















項目圖紙

△模型圖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立面圖

△立面圖

△立面圖

△立面圖

△特殊剖面圖

△剖面圖

△軸測圖

△中庭透視圖

△分析圖

△節點大樣圖

△分析圖
項目信息
建筑設計 : 地方工作室
面積 : 2093 m2
項目年份 : 2021
攝影師 :許昊皓, Sheng Ouyang, Juncheng Meng, Biao Hu
主創建筑師 : 魏春雨,歐陽勝,任榕
設計團隊 : 曹廣、孟俊丞、朱賽男、陳行、譚茜、謝孜非、侯帥東、涂鑫
合作方團隊 : 朱建華、鄧遠、劉劍、孫末蘭、張寧
業主 : 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人民政府
合作方 : 湖南大學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點 : 中國,江華瑤族自治縣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 ArchitectureDaily ,如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長期接受各類作品、資訊投稿。
現在的建筑師都是在強調跟周邊協調,可是周邊的這種紅磚房是因為農民沒錢,而不代表村民都喜歡這種,沒幾個人會喜歡這種跟廠房一樣的建筑吧
我在紅磚房里生活了幾十年,幻想著有一天村子里能有一棟體面大氣的建筑供我們活動。結果你們花了這么多錢又搞了個紅磚房,連內部都舍不得粉刷一下。是不是覺得農民在紅磚房生活慣了,只配待在紅磚房里?
刷成全白會更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