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南設計中心
作者:BIAD華南設計中心
編者按:近期,建筑學院整理篩選了十二例優秀的大學校園內建筑,將于本周陸續在建筑學院網站中發布,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系統性學習的機會。
此次分享的項目位于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這是校舍內的體育館新建項目。
項目特點:
1. 目的: 承擔體育場、多功能廳等功能,弱化傳統體育場的專業性、著重考慮其融入校園生活的可能性;
2. 開放性: 建筑使用了大量架空層、灰空間等過渡空間,使建筑更大程度上被自由使用;
3. 景觀建設: 建筑下陷地面兩層以控制高度,以一種低調的姿態融入校園場景,減少大體量所帶來的壓迫感。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位于珠海市唐家灣地區,經過約10余年時間的建設和發展,珠海校區日趨成熟,卻缺少一個能夠為廣大師生提供綜合性文體活動的場所,亟需建設一個集大型集會、球類運動比賽、演出、多功能會議和學生活動中心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體育館,成為延伸和發展校園文化的載體。珠海校區體育館的建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展開的。

△西側航拍圖
建筑總面積約25000平方米,其中架空層占了相對較大的一個比例,主體共三層,建筑高度23.8米,首層主要的功能為室內比賽場、多功能廳、若干體育教室、藝術活動教室及相應的配套用房等,建筑二層為體育館觀眾席、文藝教室以及輔助功能用房,建筑的三層都為體育教室。

△東南立面

△東北立面

△主比賽場
我們所理解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體育館是一個社區型的體育館,使體育館更好地融入大學這一特殊的社區是設計考慮的主要問題。校園體育建筑應該與專業型比賽場館有所區別,弱化其專業性的表達而轉向體育館在社區中所起到的文體活動組織功能的發展是我們對對這個問題所做的一個回答。


△南側架空層入口空間

△東立面
形式上,我們希望坐落于校園中的建筑能以更為平等開放的姿態面對廣大師生。體育館的主體是比賽場地,受平面尺寸和高度要求的限制,體育館的建筑體量通常比較龐大,這類型建筑的設計很容易就會把著力點放在了如何修飾建筑體量本身,而忽略了空間設計的可能性。得益于珠海校區體育館的綜合性功能設置,我們將一些體育教室等日常性使用的小空間圍繞主比賽場布置,形成相對豐富、尺度與人體接近的建筑立面,從而跳出了原有體育建筑形式的束縛而形成以表達空間活動本身的建筑立面。

△三層灰空間

△西側入口

△南側架空層入口空間
為了有效控制建筑的高度,建筑首層利用了原有地形中近3米深的水塘做了下沉式處理,建筑的首層低于路面5米,建筑高于地面的只有兩層,消解了體育館建筑過于突出的體量,對校園環境更為友好。

△南側架空層入口空間
建筑高度分為兩個梯度界面,第一天際線高于校園道路14米,第二天際線18米。建筑通過從地面至三層屋面的綠化坡屋面延續了原有的校園景觀軸線,也將綠化作為建筑立面的一部分進行設計。

△東側草坡

△西側三層入口
建筑的平面做了去中心化的嘗試,消解了建筑的邊界,主要的使用空間直接與外環境相連接,弱化了前廳空間在建筑組織中的中心地位,師生在進入建筑這個過程中的路徑不是唯一的,也因此產生了更多功能與流線上自組織的可能性。


△西側主入口

△西面入口空間屋面邊界
利用適合南方氣候的架空層圍繞主體比賽場館的設計,盡可能地壓縮室內空間面積,將一些交通和輔助性的空間釋放到灰空間部分,而灰空間部分是師生可以自由進入的,使得建筑空間的使用適當地處于“失控”狀態,實現了更為開放多元的校園活動場所,讓師生們成為定義空間使用狀態的主體,而不完全是建筑師本身。


△三層灰空間

△西面入口空間樓梯
多功能廳以及體育比賽場地是整個平面組織的核心,其他的功能用房圍繞在其它空間布置。我們將多功能廳與主比賽場的并置,在兩個空間之間設置了一道8米高16米寬的活動門,日常的時候體育比賽場更多地是作為羽毛球以及排球訓練場地使用,多功能廳也是一個獨立使用的空間,而到了開學季或者一些校區大型文藝活動的時候,把門扇完全打開,多功能廳與體育館合二為一,多功能廳成為表演的舞臺,整個體育館就轉換成為綜合的表演館。

△主比賽場以及打開狀態的舞臺
在南面結合多功能廳形成了建筑的文化活動區,架空層成為了室內活動空間的一個外延,而在西面和北面環繞布置了8間體育課室,立面上盡量通透,形成一個可以讓學生在校園里感知內部活動的建筑立面。


△南側架空層室外表演空間
社區性質體育館的定位使得珠海校區體育館在多功能融合方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通過增加多種活動教室,可轉變為舞臺的多功能廳,文化活動室等內容,建筑從單一功能的體育館變為更具有活力的學生活動中心,這是體育建筑如何更好地融入校園社區中的一種嘗試。

△南側立面

△南側綠化屋面

△南側架空層多功能廳外墻


△室外大樓梯

△細部
技術圖紙

△總平面圖

△底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項目信息
設計單位 :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南設計中心
建筑師 : 黃皓山 黃捷
地點 : 廣東珠海
設計 : 2014-2015年 : 竣工 : 2017年
業主 : 中山大學
設計團隊 : 張桂玲、潘玉婷、劉佳、彭雪峰、李麗欣、黃泰赟、邊建烽、杜元增、符景明、莊信、何銘基、李衛勇、陳映瑞、葉軍、胡雪利、張慎、鄭柱華、馮石琛、田小婷、國群山
基地面積 : 4.68 h㎡
建筑面積 : 2.53 萬㎡
結構形式 : 框架- 剪力墻結構、比賽主場館屋蓋為張弦梁結構
攝影 : 李開建、陳逸飛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 BIAD華南設計中心 ,如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長期接受各類作品、資訊投稿。